從策展思維出發:AI展覽 × AR體驗互動設計,打造專屬的個人化體驗行銷!|KingOne Design 王一設計

Close

Close

Close

從策展思維出發:AI展覽 × AR體驗互動設計,打造專屬的個人化體驗行銷!

2025. Nov. 351王一編

當你走進一場展覽,是被展品吸引,還是被互動設計感動?現代觀眾不再滿足於被動參觀,而是渴望參與其中、感受專屬的個人化體驗。從策展思維出發,現在的AI展覽與AR體驗已經不只是展示科技,而是重新定義互動設計與體驗行銷的全新模式。

透過AI即時回應觀眾行為、AR呈現看不見的故事,展覽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為每個人量身打造。這不僅是科技的進步,更是行銷邏輯的轉變,讓每一次觀展都能留下深刻記憶。想知道這波展覽新革命怎麼做到的?那就一起透過本文來了解吧!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策展思維轉型:AR與AI展覽體驗,個人化應用的崛起!

策展人與設計師的任務,是將具有價值的物件,以最清晰、最具美感的方式呈現出來。然而,這是屬於「展品為中心」的時代,展品的稀有性、歷史意義或工藝價值,往往決定了整場展覽的成敗。在這樣的策展思維下,隱含著一種知識階層結構:策展人是唯一的敘事者,而觀眾則是被動的聆聽者。由於「展覽」被視為一場單向的知識傳遞,使得觀眾參與度極低。

單向傳遞不再足夠,觀眾渴望「沉浸式」體驗

但在進入資訊爆炸的數位時代後,這樣單向的策展邏輯也逐漸失去吸引力。群眾獲取知識的方式變得更快速、更多元,也更加主動。當他們走進展場時,想要的早已不只是被動的知識堆疊,而是:

▪️ 一段能夠觸動情感的觀展旅程

▪️ 一個可以與之互動的內容場域


▪️ 一場具個人意義的深度體驗

而這樣的需求轉變催生了「體驗互動設計」的崛起,也讓策展人不得不思考一個關鍵問題:「我們該如何設計一段值得觀眾花費時間與心力的觀展體驗?」

策展思維的3大轉向:從「展示」到「體驗」

整體策展轉型的核心,是將焦點從「我想給你看什麼」轉為「你想體驗什麼」。這不只是標語的更換,而是整個策展流程的根本重塑:

▪️ 從單向灌輸到雙向互動:

展覽不再只是策展人單向輸出的內容,而是需要設計出一個能促進觀眾主動提問、參與探索、甚至挑戰敘事的互動環境。策展角色從「教育者」轉型為「對話引導者」。


▪️ 從統一標準到個人化體驗:

每位觀眾的背景、喜好與觀看步驟都不一樣,策展必須設計出靈活彈性的動線與內容選項,讓每個人都能走出屬於自己的觀展路線。展覽不再只有一種版本,而是可以有上百種、上千種可能。

▪️ 從功能展示到情感連結:

設計不再只為了展品的「資訊清楚」,而是更進一步營造情感共鳴。敘事、聲音、光影與互動,都是讓觀眾「記住」這場展覽的重點。因為真正能讓人留下印象的,不是資訊量,而是情感的觸動。


根據2025年國際研究文章《博物館的人工智慧應用:文化遺產體驗與學習的革新》(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pplication for museum to experiential transforma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learning)揭示,AI 加速了博物館的數位轉型,不僅讓參觀者的體驗更加互動化與個人化,也有助於文化的保存與傳播。


此外,在2024年的《當AR駐足博物館:療癒的科技之境》(Dwells in museum: The restorative potential of augmented reality)文章當中也提到,AR正被視為在博物館中打造「療癒性場域(restorative environments)」的革新工具,隨著生成式人工智慧(Generative AI)的最新發展,AR技術得以更深度地整合於博物館之中。


以上,不難看出,AI與AR已成為博物館策展中最受矚目的2大技術應用,AI能打造智慧解說與高度個人化內容,AR則以沉浸式互動與虛實融合體驗吸引觀眾注意。透過這2項核心科技,展覽形式正在突破傳統界線,使文化與故事以更生動、互動與多元的方式走進觀眾世界,並帶來前所未有的數位文化體驗。

AI讓每位觀眾的體驗成為「獨一無二」

隨著AI技術的成熟,展覽不再只能靠AR預先設計好的互動內容來吸引觀眾。AI展覽的核心價值,在於即時回應與生成能力。觀眾不只是點選功能,而是能「提問」或「對話」,AI根據觀察到的行為、語言或情緒,生成專屬的語音導覽、敘事風格甚至個人化圖像:

▪️ 喜愛藝術創作的觀眾,可能看到的是作品背後的創作歷程

▪️ 而對歷史有興趣的人,則會獲得更深層的時代背景補充

這種「共創式互動」讓每次觀展都成為絕無僅有的體驗,觀眾不再只是參與者,更是內容的共同創作者。

AR體驗翻轉展場互動設計!讓看不見的展覽故事即刻現身

AR(Augmented Reality,擴增實境)就像是一副數位透視眼鏡,它不是讓你跳進另一個虛擬世界,而是將影像、文字、3D 模型或動畫疊加在現實世界之上。在展覽中,AR 就像是觀眾的「超級解說員」,讓許多用肉眼無法察覺的細節變得可見、可互動,甚至能產生情感連結。

AR體驗如何翻轉展覽敘事|4種精彩應用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 歷史還原,讓冰冷文物有了生活溫度:
在博物館中,只需將手機鏡頭對準一只破碎的古陶瓶,螢幕上的碎片就會自動重組,還原成兩千年前完好的模樣,甚至還能模擬出當時倒入葡萄酒的場景。AR 讓歷史故事不再停留在想像,而是能親眼見證。

▪️ 結構透視,看穿機械的心臟:
在汽車展上,AR讓你不必拆解引擎,也能看到活塞如何運作、燃油如何噴射。這種直覺化的互動設計,大幅提升觀眾對機械結構的理解,比傳統圖文說明更具震撼力。


▪️ 藝術共現,與大師展開對話:
走進畫廊,當你凝視《星夜》,AR可讓「梵谷」親自現身,為你解說他的創作心境與筆觸細節。這不僅是看畫,而是一場跨越時空、讓觀眾與藝術家產生深度連結的對話體驗。


▪️ 商業應用,從展場直接走進你家:
在家具設計展中,AR體驗讓觀眾能將展場裡的沙發「搬進」自己家的客廳,只需一張照片,就能用1:1比例預覽搭配效果,即時消除想像落差。


AR的最大優勢在於,它能打破實體展品的限制,延伸出更多資訊層次,讓觀眾從原本的「走馬看花」進化成「主動揭祕」。這種主動探索的過程,本身就帶有樂趣與記憶點,也符合現代觀眾對「沉浸式內容」的期待。

AI展覽邁向共創時代!用生成式互動設計打造專屬體驗

如果說AR體驗是在既定劇本中加入華麗的視覺特效,那麼 生成式AI則是一場真正的個人化體驗革命。它讓展覽從「觀看」轉變為「共創」,AI不再只是播放預先製作好的內容,而是能根據觀眾的語言、動作、情緒,即時生成前所未有的內容與敘事體驗。使得「千人千面的個人化體驗」從過去想像中的未來,變成眼前真實可及的現在。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成功案例參考:【互動設計】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AI職涯導航員,開啟你的未來旅程!

AI 展覽三大應用情境一覽表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根據這些即時行為數據,AI可以調整後續內容的深度與推薦方向,打造出真正符合個人節奏與興趣的展覽路徑,讓每一步都更貼近你心中所期待的體驗。

AI + 共創,讓展覽成為觀眾參與的即興舞台

生成式AI的核心價值,不僅是互動,更是「共創」。展覽不再是單向講述的舞台,而是一場由觀眾與AI共同譜寫的即興演出。每一次提問、每一個選擇、每一段停留,都會即時改變展覽內容的走向。這樣的展覽,沒有人能夠複製你的體驗,因為這場展覽,只有你曾走過這條專屬的故事路線。

AI展覽 + AR體驗,如何改變個人化體驗行銷?

當AI與AR強強聯手,一場前所未有的觀展革命正悄然展開。這不僅是科技應用的跨界合作,更是體驗行銷進入個人化的重要里程碑。在這場沉浸式革命中,這2大技術各司其職、無縫協作:

▪️ AI就像一位貼心又敏銳的私人導覽員:

在背後默默觀察你的行為與選擇,並快速做出決策,例如:你想看什麼?你對什麼內容特別有興趣?你接下來的最佳參觀節奏是什麼?


▪️ AR是打開視界的眼睛,讓抽象概念成為你眼前的視覺體驗:

AR負責在第一線將AI的智慧轉化為直觀畫面,以3D模擬、虛擬動畫、資訊疊加等方式,將內容「具象化」地呈現在現場。這使觀眾不再只是看展,而是「走進展覽內容」本身。

打造以觀眾為核心的沉浸式行銷場景

這樣的展覽,不再只是單純『看展』,而是一段全程為你量身設計的互動旅程。每個轉角都有新驚喜,每段內容都貼近你的興趣與好奇心,這就是AI展覽 × AR體驗結合策展思維與互動設計的魅力所在。它不僅是科技體驗,更是一種極具情感連結的體驗行銷策略。當觀眾對展覽產生個人記憶,這樣的品牌印象將深植人心,自然引發口碑擴散與再訪動機。

✅成功案例參考(L'AiR):打開原民文化全新視野—L’AiR TAG攜手高雄原駁館,打造XR互動導覽新體驗

體驗行銷如何透過個人化互動設計引發情感共鳴?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當一場展覽不只是展示,而是能夠「為你量身打造」的體驗,那麼它所創造的價值,早已超越內容本身,而成為一種極具溫度與黏著力的體驗行銷利器。特別是在品牌商展、企業文化館、教育場域或博物館等空間,這種結合AI與AR的個人化體驗互動設計,將成為建立觀眾連結、提升參與度與創造口碑的重點!

從「獨特賣點」轉向「獨特體驗」

一場展覽若能根據觀眾的興趣與行為動態,即時生成內容、互動問答甚至個人化敘事,觀眾將不再只是「看展」,而是參與其中、與內容共創。這樣的沉浸式體驗,不僅能吸引人流與媒體報導,更具備高度話題性與記憶點,是品牌行銷中極具轉換力的工具。

打造社群自發擴散的故事動機

比起純粹的「打卡照」,這種具個人參與、專屬記憶的內容,更容易引發使用者將其分享至 Instagram、Threads、YouTube 或 TikTok。因為那是「我的故事」、「我的體驗」,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廣告文案。

打造品牌認同感,個人化互動帶來被理解的感覺

當一個品牌願意透過AI與AR技術,為每位觀眾打造專屬旅程,傳達的不只是科技力,更是被重視與被理解的情感體驗。這種深刻的情感連結,不僅能提升觀眾對品牌的記憶點,更能長期建立起忠誠度與品牌好感度,這正是傳統廣告難以達成的行銷目標。

AI展覽 + AR體驗互動設計,正改寫未來的策展思維!

當AI與AR技術不再只是輔助展覽的工具,而是策展的一部分,我們正見證一場展覽邏輯的深層變革。隨著AR眼鏡、穿戴式裝置普及,以及生成式AI持續進化,未來的展覽不再被「實體展品」限制,而可能演化成一整座會呼吸、能對話、懂你所需的互動敘事空間。

展覽將不再只是「看展」,而是「進入故事」

未來某一天,當你走進展場時,迎接的不再是既定展板與固定動線,而是一場由AI自動生成、根據個人偏好調整的沉浸式劇場。每個人眼中的展覽內容,都將因應其行為與背景而改變,展品不再是靜態陳列,而是會與你說話、對你回應的敘事節點。

但在擁抱這些令人振奮的科技應用時,我們更需要記得:「科技從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策展的靈魂,不是多炫的互動技術,而是能否透過這些技術,呈現文化的溫度、傳遞人文的情感、勾起觀眾的共鳴。真正成功的展覽,從來都不是炫技,而是能讓觀眾感受到:「這個故事,就是我的故事!」如果你也正在思考如何讓你的品牌、空間或展覽,跳脫框架、與觀眾產生真正的對話,那就立刻與L'AiR聯繫,一起開啟一場真正撼動人心的策展旅程吧!

從 AR 到 XR:2026 沉浸式XR互動與展覽策展新趨勢 從商展到展覽,迎向體驗經濟的轉型浪潮:最新互動式體驗5大行銷應用 AR新思維互動設計作品案例揭秘,突破傳統吸引客群用這招
王一編

分享我們的實作經驗和作品案例給你,別錯過王一團隊的不藏私秘訣阿!

HO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