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AR 到 XR:2026 沉浸式XR互動與展覽策展新趨勢|KingOne Design 王一設計

Close

Close

Close

從 AR 到 XR:2026 沉浸式XR互動與展覽策展新趨勢

2025. Oct. 927王一編

沉浸式XR:開啟體驗行銷的未來場景

隨著科技的快速進步,近年來展覽與體驗行銷正迎來一場全新轉型!觀眾已不再滿足於靜態的平面展示或文字說明,而是期待能夠「參與、互動」,甚至將現場體驗延伸到線上平台。

XR(延展實境)技術的崛起,為展覽帶來了從「平面呈現」升級為「立體互動」的可能,讓觀眾不只是看,而是「感受、探索、參與、分享」。同時,資產數位化的概念日益成熟,讓展覽內容不再侷限於現場,而能跨平台延伸成為長期可營運的文化與商業資產。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在這個新時代,XR互動結合體驗行銷,已成為品牌、博物館、教育單位與文化機構提升觀眾參與感的核心策略。本文將帶你了解如何透過 XR 技術與數位資產化設計展覽,並分享成功案例,解析 2025 年的展覽趨勢。

「當展覽從單純展示轉向互動探索,沉浸式體驗便成為創造驚喜的核心策略。從 AR 到 XR,展覽不再只是單向的資訊傳遞,而是能讓觀眾全情投入的互動旅程。」

XR 科技入門:從 AR 疊加到沉浸式體驗

擴增實境(AR)是 XR 的入門應用,它能將數位資訊疊加在真實世界中。觀眾透過手機或平板掃描展品,即可看到文字說明、圖片、影片甚至 3D 模型。AR 的優勢在於門檻低、導入快,幾乎不需要大型硬體設備,就能立即提升互動感。對策展人來說,AR 是吸引觀眾的最佳入口。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XR 作為總稱,涵蓋 AR、VR(虛擬實境)、MR(混合實境),代表整個「虛實融合」的應用可能:

VR 虛擬實境:觀眾完全沉浸於數位世界,適合重現大型場景或無法現場展示的內容。

MR 混合實境:虛擬物件能與現實互動,例如將虛擬文物與實體場景結合,創造更深層的教育體驗。


對展覽來說,XR 讓觀眾從「看」走向「參與」,並進一步進入「分享」,形成完整的互動循環。這種由淺入深的設計策略,不僅務實,也更具延展性,適合不同規模與需求的展覽。

從平面到立體:沉浸式互動展覽的設計策略

展覽要帶來驚豔感,必須跳脫單純平面資訊,轉向立體互動。以下四大策略是設計關鍵:

第一眼的視覺衝擊

透過投影、沉浸式光影、大型互動牆,立即抓住觀眾的注意力,激發探索慾望。


任務化走讀

將展覽內容拆解為章節或任務,觀眾需完成互動挑戰才能解鎖,提升停留時間與參與感。


多感官連動

結合聲音、觸控、光影、AR 堆疊與裝置,將「看」轉化為「感受」。例如宜蘭地熱教育館的互動體驗,就透過聲音、光影與觸控裝置,使抽象知識具象化。


資產化思維

將展覽素材(3D 模型、影片、動畫)數位化並模組化,能跨平台再利用,例如搬到線上展廳或社群媒體,延伸展覽效益。

精彩XR實例:XR 互動與沉浸式展覽提升參與度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自然願景」(Visions of Nature)展覽

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自然願景」是一場劃時代的混合實境(MR)體驗,它將觀眾從當下直接傳送到遙遠的 2125 年。

這場展覽的核心價值在於運用 Microsoft HoloLens 2 頭戴裝置,巧妙地將全息數位內容與博物館的實體空間融合。觀眾在真實的展場中移動時,會看到未來世界的動物、植物和場景以 3D 影像形式疊加在眼前。例如,觀眾可以目睹在氣候變化下,物種如何適應或演化出新的形態。

「自然願景」的目標不僅是展示科技,更是透過這種身臨其境的「未來預覽」,讓公眾深刻感受人類行為對地球的長遠影響。它成功地將複雜的環境科學和物種保育議題,轉化為一場極具衝擊力與教育意義的沉浸式旅程。

原駁館 KHI IDEAS:原民文化 XR 尋寶遊戲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高雄駁二藝術特區的原駁館(KHI IDEAS),攜手 L'AiR TAG 導入 XR 沉浸式導覽,成功將台灣原住民族文化推向一個全新的高度。觀眾只需掃描展場內的 L'AiR TAG 標籤,即可解鎖豐富的影音內容、路線地圖,並完成集章任務換取好禮。

L'AiR TAG 的應用,將原本較為靜態的文化展示,轉化為一場結合科技與文化的尋寶之旅。透過 XR 擴增實境的參與感,觀眾得以建立個人化的探索路徑,使文化學習不再是單向閱讀,而是充滿互動與驚喜的知識體驗。

地熱教育館:沉浸式地底知識探險與 AR 互動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在結元能源地熱教育館的案例中,設計團隊利用數位互動科技,成功打造了彷彿置身地底的沉浸式觀展環境。除了空間本身的場景設計,專屬的 AR 導覽 App 是關鍵亮點。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該 App 結合了情境式的設備展示與 AR 技術,讓複雜的地熱發電原理知識,能以視覺化的 3D 模型與動畫跟隨參觀者移動、即時呈現。觀眾甚至能透過體感互動遊戲,模擬轉動發電機,讓原本生硬的再生能源教育變得身歷其境且寓教於樂,創造了公眾教育場域的「沉浸式學習」典範。

案例告訴我們,價值不僅在於現場的驚喜體驗,更在於如何透過數位資產化,讓展覽內容延伸、再利用,成為可長期經營的資產。

結語:從互動到資產化,沉浸式XR展覽的新策略

綜觀 AR、VR 到 MR 的應用案例,XR 不僅是展覽的「最佳入口」,更是將內容轉化為長效資產的關鍵策略。

透過 XR 創造的沉浸式互動,觀眾不再是單純的接收者,而是深度參與故事的體驗者。這種參與感極大地提升了教育效果和記憶點。更重要的是,這些數位化的 XR 內容,無論是 AR 導覽 App、VR 影片還是 MR 體驗,都能被重複使用,甚至成為獨立的數位產品。這代表著展覽的價值從一次性的現場體驗,延伸為具備永續性與延展性的數位資產。因此,XR 不僅豐富了觀眾的觀展經驗,也為展覽機構開闢了內容資產化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新道路。

從商展到展覽,迎向體驗經濟的轉型浪潮:2025 最新互動式體驗5大行銷應用 AR You Ready?海內外5大AR藝術展覽讓記憶更有意義 AR新思維互動設計作品案例揭秘,突破傳統吸引客群用這招!
王一編

分享我們的實作經驗和作品案例給你,別錯過王一團隊的不藏私秘訣阿!

HO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