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黃韻玲:西雅圖音你而美好,前往台灣百年音樂饗宴|KingOne Design 王一設計

Close

Close

Close

【人物專訪】黃韻玲:西雅圖音你而美好,前往台灣百年音樂饗宴

2024. May. 162,513王一資深編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常設展海外第一站:「4/24在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是第一次海外移展,將台灣音樂帶到世界,讓更多人更加地認識台灣的流行音樂。」從黑膠唱片的迷幻視覺設計進入到台灣的流行音樂史,在陳明章的木琴、羅大佑的電吉他裡,傾洩而出的是,從1932年到2010年的台灣的音樂歷史,跟著臺北流行音樂中心董事長黃韻玲以及兩位策展人馬世芳與陳德政一同傾聽台灣的聲音,每一個展區都有不同年代的迷人旋律與記憶。

黃韻玲|第一次海外移展,讓世界聽到很台灣的音樂

Q:能否請董事長與大家分享《Music, Island, Stories: Taiwan Calling! 唱 我們的歌: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 – 西雅圖站》展覽。


A:非常興奮,也很激動,終於有一個機會,能夠將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的常設展帶到海外,這是北流常設展海外的第一站,我們來到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雖然只是一小部分,能讓世界聽見台灣的聲音,是北流自2020年成立以來的努力跟盼望,在今天終於能夠實現。從2021年北流的文化館啟動以後,一直希望能將常設展帶到海外,或者在每個不同城市都有這個展的一小部分移展,這是我們海外的第一站,非常謝謝西雅圖很多好朋友的協助,臺北流行音樂中心一直很努力地推動常設展,這一次將台灣音樂帶到世界,雖然只是台北展覽的一小部分,歡迎海外的大家更加地認識台灣的流行音樂。起步很不容易,也很艱辛,但我們仍希望一站、一站能將這個展覽帶到更多人的城市。

專程抵達華盛頓大學為常設展進行講座與導覽說明,北流董事長黃韻玲的興奮溢於言表。

Q:能否請董事長與談談流行音樂之於台灣的重要性。


A:《唱我們的歌: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在台北的展覽是從1932年貫串到2010年,在去年,又增加了嘻哈的部分,幾乎近100年的時間裡,我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即使音樂型態不斷地改變,流行音樂為何對台灣有那麼大的重要性呢?


曾經,所有的歌手若要發行專輯,必須以台灣作為第一站,像是我自己也是在14歲時參加金韻獎,很多人都想要創作自己的歌,的確,台灣流行音樂蠻奇妙的,一直是華人音樂的重鎮,從那個時代到這個時代,不管是載體的變化或是我們聽到歌曲類型的變化,音樂不只是音樂,音樂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王一設計以六大展區濃縮台灣流行音樂各世代精髓,有非常多的年代,在這第一次的海外移展,觀展的人可以聽到很多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有趣的故事以及它是如何演變過來的脈絡,歡迎大家在展覽期間過來一起感受台灣流行音樂的迷人之處。


像是大家看到楊林的擋泥板展品,這也很特別,在80年代,所有人們喜歡的明星都會變成擋泥板,而我自己雖然是作為歌手出道,但是我並沒有出現在擋泥板上面,也會以此來評判自己紅不紅,現在回想起來卻覺得是很有趣的回憶,包括擋泥板會隨著機車的速度快慢,它的臉會變形,都是很好的時間記憶。

「音樂不只是音樂,音樂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黃韻玲強調。

王一設計以六大展區濃縮台灣流行音樂各世代精髓,在這第一次的海外移展,觀展的人可以聽到很多台灣流行音樂的歷史、有趣的故事以及它是如何演變過來的脈絡。

馬世芳|珍貴展品遠渡重洋傳唱台灣音樂故事

Q:能否請您與導覽這次海外策展,較為珍貴的展品或展區呢?


A:其實這次展覽,空間或展品本身也好,真的有非常多的條件限制,但我們努力地克服這些困難,好不容易地將它們帶過來展出。其中有兩件非常珍貴的樂器和台灣的音樂有很深的淵源。


首先是羅大佑的電吉他,羅大佑是一個對聲音的質地很有創新要求的人,他本人也是台灣電影配樂的見證,所以這把吉他的重要性難以言喻;另一把月琴的故事,也很值得深入了解,這是陳明章延續承繼當代民謠大師陳達的經典展品,很多的畫面都彷彿重現了校園民歌時代的背景,許多台灣年輕人努力地想把這些古老的記憶和音樂的歷史銜接起來,以現代音樂展現出我們傳統的音樂精神,可以說,一把月琴和一把吉他,跨越了台灣近代流行音樂史近100年的傳承,一進門看到這個展區、是很有意義的展品。

展覽顧問馬世芳在華盛頓大學為大家進行展品的導覽。

Q:請您分享在這次展覽,您最喜歡的一件展品。


A:我自己覺得最有意思的是楊林的擋泥板,楊林是1980年代的偶像女歌星,在當時風靡一時。以前,在摩托車上會放一個擋泥板,大家都知道機車的擋泥板就是當後輪輾過泥坑水時,擋泥板能擋下來,而在1980年代,大家最喜歡的擋泥板女星就是楊林,所以可以說,楊林為無數的摩托車騎士擋過泥坑水,是相當充滿台灣特色的一個畫面。

陳德政|台灣的音樂人和美國一直很緊密

Q:能否請您簡單與大家本次展覽的文本脈絡。


A:《唱我們的歌: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第一次在海外移展,這是給外國人看的展覽,論述時不只是介紹台灣的流行音樂,同時也要將台灣這個島國,介紹更多美國聽眾、讓大家能更認識這個國家。亦即台灣是自由民主的前線、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晶片輸出地,但同時也是華語流行音樂的重鎮,透過這個說故事的方法,吸引外國聽眾的好奇,讓大家知道台灣如何醞釀了很多重要的音樂人、如何成為當代樂團的基地,依此鋪陳強調台灣這個島嶼的身世。

此次展覽的文本統籌陳德政在華盛頓大學為大家進行導覽。

Q:請您稍微引領大家了解這次幾個橫越不同年代的展區特色。


A:台灣曾經受到東洋文化、美軍駐台再到國民政府等等背景影響,每個年代都有不同的面貌,也曾經非常受到西方音樂影響,所以第一區是介紹多元文化的島嶼、第二區則是唱自己的歌, 再來推進到解嚴後就推進到1990時代,那一區是亞洲的流行音樂前線,當時台灣本身有蓬勃的流行音樂產線,包括香港的四大天王、東南亞的重要音樂人物都到台灣拜碼頭、


再來就進入到90年代,整個是爆發的年代,當時淘兒唱片行(Tower Records)來到台灣,以及MTV頻道開台的影響、算是前YouTube時期,再來進入到千囍年,走出島嶼和世界連結在一起,台灣有很多專輯包裝屢屢得到葛萊美獎的肯定,現在則是已經進入一個真正沒有時差的串流音樂世代,在世界不同的舞台上,都能看到台灣的藝人,發光發熱,包括現在很流行的9m88,也很受到美國音樂的影響,藉此展覽,和大家介紹台灣這位年輕歌手,另外還有落日飛車是台灣第一個參與科切拉音樂祭的獨立樂團,這一區呈現台灣新生代音樂的樣態,一路的脈絡看下來,我們希望讓美國民眾知道台灣的這些音樂人和美國一直有很緊密的關係。這幾區裡面,我自己很喜歡這個草東街的復刻街牌,因為它吐露了一個國家和城市的美感和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淘兒唱片行雖然後來倒閉了,但這間唱片行被日本的公司買下來了,所以現在日本還有淘兒唱片行,歡迎大家去日本時還能感受這間唱片行與眾不同的時代魅力。


西雅圖的在地觀眾到場觀展、感受台灣流行音樂的豐富脈絡。

國際策展,每一次飄洋過海的努力與感動

近50件珍貴無比的展品飄洋過海抵達西雅圖、為廣大海外觀眾還原台灣百年流行音樂歷史,《Music, Island, Stories: Taiwan Calling! 唱 我們的歌: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 – 西雅圖站》展覽,從前期規劃、討論,王一設計與臺北流行音樂中心展開越洋策展、佈展歷程,旨在讓這一復古又前衛的台灣百年音樂饗宴,成為西雅圖美好的國際交流,這也是王一設計每次策展的使命所在。

藉由《Music, Island, Stories: Taiwan Calling! 唱 我們的歌: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 – 西雅圖站》展覽,將讓更多外國朋友看見、聽見臺灣流行音樂的實力。

成功案例|《唱 我們的歌:台灣流行音樂故事展 – 西雅圖站》 立即聯絡王一設計 打造無與倫比的國際策展
王一資深編

專業文章、深度報導都交給我!

HO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