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生成式AI大躍進!AI導覽機讓展覽開口說故事|KingOne Design 王一設計

Close

Close

Close

2025生成式AI大躍進!AI導覽機讓展覽開口說故事

2025. May. 16260王一編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自2022年ChatGPT爆炸性問世後,全球掀起一股生成式 AI風潮,不僅是企業紛紛開始重視起AI產業的應用,大眾也開始習慣性使用AI相關軟體,包括AI自動生圖、AI數據演算資料彙整、AI場域空間導覽。這場科技革新不再只侷限於高科技產業或數位內容領域,更逐步滲透至文創與傳統產業,重新定義人們與空間、內容、品牌的互動方式。

其中,AI導覽機的出現與普及,正為博物館、文化展演、工藝工坊、展示間等傳統實體現場體驗帶來嶄新的改變。這不只是導覽工具的升級,而是讓「文化知識的傳遞」與「產業價值的再生」有了嶄新方式,你的專屬語音導覽AI助理將高度提升展覽的互動與參與度。

AI導覽機應用萌芽:從實驗室走進博物館等實體場域

雖然今日我們談論AI導覽機時,往往直覺聯想到語音識別、個人化推薦與生成式內容,但早在1990年代末期,AI導覽的概念便已悄然萌芽。當時的機器人雖然技術尚不成熟,但已展現出結合空間導航與知識傳遞的潛力,堪稱AI導覽發展史上的先驅。

國外實際應用案例

美國史密森尼博物館:Minerva導覽機器人

史密森尼博物館於1998年引入了名為Minerva的導覽機器人,這是早期結合 AI 技術的導覽應用之一,Minerva能夠提供即時的展品資訊與解說,提升了參觀者的互動體驗。

圖片僅供參考

全面提升場館服務量能 AI導覽機跨越語言與人力限制

許多文創場域或傳統產業景點,長期面臨導覽人力不足、外語接待能力有限、展覽資訊無法延伸與再利用的挑戰。


例如:

【文化展覽展演】

多為短期舉辦,人力編制臨時且不穩定,往往難以建立一致性的導覽品質。活動結束後,導覽內容便隨之消散,無法累積成資產或再利用,造成知識傳遞的斷裂與資源浪費。

【博物館、美術館】

展覽內容豐富,但導覽方式往往停留在文字看板上,缺乏互動感,年輕族群對於靜態展覽興趣不高,也缺乏能讓人「自己探索、自己問答」的空間,文化知識因此難以留下深刻印象。

【工藝工坊與展示間】

傳統技藝面臨技術專業、語言的問題。像是陶藝、漆藝、織布等過程,觀眾即使看得到作品,卻無法即時理解工序背後的價值與脈絡。即便職人現場操作,也難以面對面同時解說給多位觀眾聽,導覽內容因此受限於「看到什麼、聽到多少」。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在這些情境下,AI導覽機的出現不僅補足了人力不足的挑戰,更進一步重新定義場域內的知識傳遞與觀眾互動方式。它能即時提供完整且精準的資訊支援,讓參觀者在第一時間獲得想了解的內容,搭配高效又直覺的互動介面,使探索過程更流暢、更個人化,作為智慧展覽櫃台的一部分,AI導覽機也能串連各項服務資源,不僅提升整體參觀品質與效率,更成為現場專業人員的最佳搭檔,共同打造兼具深度與效率的參展體驗,為文創與傳統產業注入全新的展示能量。

深化互動體驗:AI導覽機的3大關鍵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相較於傳統導覽方式,AI導覽機不再只是「被動解說」的裝置,而是能夠主動理解場域情境、即時反應觀眾需求、並持續優化內容的智慧平台。


這些能力,來自於其背後三項核心技術支撐:

1. 突破場域限制:720度3D環景導覽

許多文化與傳統產業場域存在空間侷限,或展出內容無法長時間實體保存。AI導覽機透過內建的720度環景導覽技術,可完整重現展區空間,觀眾即使身在展場之外,也能透過觸控螢幕、手機、甚至VR裝置,自由探索場域各處。這種虛實整合的展示方式,不僅延長展覽壽命,也擴大了觀眾接觸的可能性。

2. 語言無障礙:多媒體與跨語系內容整合

面對來自不同語言背景的觀眾,AI導覽機可內建多國語言資料庫,結合語音、文字、圖像與影片等多種形式,進行彈性解說。無論是外籍遊客、年長族群或聽覺不便者,都能根據自身需求選擇適合的導覽方式,大幅提升參觀的友善度與自主性。

3. 資產數位化:知識保存與應用的延伸

對許多擁有工藝、技藝或文史內容的單位而言,「如何保存與傳承非物質資產」一直是重大挑戰。AI導覽機結合資訊彙整與資料標註功能,能夠協助場域快速完成數位典藏作業,建立包含影音、文字、空間等多層次的資產資料庫。不僅方便日後再利用,也能讓這些文化資源不受時間與空間限制,持續被更多人看見與理解。

從線上到線下 AI導覽應用虛實融合

AI導覽機讓文化體驗不再受限於時間與空間,透過虛實整合,線上與線下形成互補。

線下,AI導覽機提供即時多語導覽與智慧互動推薦;線上,結合L’AiR平台的SPACE虛擬展間功能,觀眾可隨時進入3D場景,預覽展覽或延伸探索,延長展期、擴大觸及,虛實交錯的體驗設計,讓導覽成為可保存、可分享的文化旅程。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課程延伸—桃園市立圖書館 總館

桃園市立圖書館與經國國中創客中心合作,推出「書中黃金創客屋寒假營隊」,其中的「VR虛擬黃金屋」課程,結合傳統「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精神與前沿VR技術,讓學生在虛擬世界中探索知識,融合學習、遊戲與創造,體驗突破時空的沉浸式教育新模式。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前往觀看【最美圖書館】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

虛擬展館—臺南市安平再生水廠環教中心

環境教育中心設計以「水滴」為靈感設計的臺南市安平再生水廠環教中心,結合AR、VR、光雕投影與體感遊戲等多元互動設備,引導民眾認識污水與再生水處理流程,推廣水資源永續觀念,不僅適合校外教學,也成為休閒與學習兼具的好去處。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前往觀看 臺南市安平再生水廠環教中心

AI導覽機不是取代人,而是深化體驗學習

圖片來源:王一設計

AI導覽機的核心價值在於讓知識傳遞更有深度、更具彈性。它提供多語、多媒體的互動方式,讓觀眾能依據興趣自主選擇路徑與主題,從「被動聆聽」轉為「主動探索」。

無論是在文化景點、美術展館,或是工藝場域,AI導覽機都能將靜態內容轉化為沉浸式體驗,補足人力不足、突破語言與時間限制。更重要的是,它能串聯資料庫與延伸知識脈絡,讓每一次觀展不只是感官參與,而是能夠反覆學習與深入理解的過程。透過科技的輔助,文化不再只是被展示,而是能與每位觀眾產生連結——讓人更接近知識,而非遠離。

了解更多AI導覽機
王一編

分享我們的實作經驗和作品案例給你,別錯過王一團隊的不藏私秘訣阿!

HOT!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