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专访】禾益生技 - 科技养水,生态育生:创意世代推动水族新篇章

禾益生物科技在观赏水族与水产养殖领域中,持续深耕技术创新与永续应用。创办人暨执行长赖毓智以环境工程为专业背景,结合对水族生态的热爱,投入水处理与微生物应用的研究与实践,成功打造出兼具科学性与实用性的全方位解决方案。
本次王一设计专访禾益生物科技执行长赖毓智,分享创业经历与企业核心价值,以及与王一合作规划展摊设计的交流与心得。
【企业小档案】
企业:Heryee Biotech 禾益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象:执行长 赖毓智(UE)
简介:禾益生物科技专注于观赏水族与水产养殖领域的水处理与微生物应用技术,致力于提供客户永续、健康、科学化的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四大核心技术:共生微生物发酵培养、水质净化工程、机能饲料配方与疾病检疫系统,协助业者打造稳定、高安全的养殖环境,为水族产业注入创新与永续动能。
创业的初衷,就是我一直在做、也始终相信的事 — 为环境、水资源与生态永续努力。
当热情成为专业,从水出发的创业旅程
从工程到水族:打造永续生态的创业之路
禾益生技执行长赖毓智从环工背景出发,他将水处理与微生物技术应用到观赏水族产业,希望打造一个对自然友善、对生命负责的永续养殖模式。
Q:从观赏虾出发,如何以微生物技术打造水族生态的永续解方?
A:在创办禾益生技之前,我原本是一位环境工程师,专长于各式水处理工程与相关制程设计。水族养殖起初只是我的个人兴趣,在因缘际会下,接触到许多水产养殖与观赏鱼虾养殖场,并受邀协助改善水处理系统。
在这些实务经验中,我逐渐发现养殖产业对水处理的需求极高,却普遍缺乏能同时掌握微生物技术与工程技术的人才来解决相关问题。也因此,我毅然决然的投入观赏水族产业,创办禾益生技。
观赏水族产业是高度仰赖水资源与生态资源的产业,我结合自身在微生物应用与净水工程上的专业,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再利用,降低水生生物紧迫以达到水生生物福祉,并透过人工养殖,减少野生补捞达到生态永续。
三大技术核心,打造高效养殖生态体系
Q:禾益生技的共生微生物发酵技术,在虾只健康与水质管理上发挥了哪些关键影响?
A:禾益的共生微生物发酵技术主要应用在三大层面。
首先,在水质管理上,我们能快速分解氨氮、亚硝酸盐等物质,并维持水体稳定,避免剧烈波动产生过大的动荡。第二,这项技术可与藻类形成共生机制,透过微生物促进藻类稳定生长,达成生态动态平衡,同时藻类也能成为天然且营养的生物饵料。第三,我们将共生微生物应用于饲料中,提升虾只的嗜口性与肠道健康。
这三个面向相辅相成,构成了禾益生技现行的观赏虾养殖系统,也正是我们技术能真正落地、创造效益的关键所在。

禾益生技执行长 赖毓智
推动共赢生产链:串联国际水族生态
Q:面对全球市场与产业转型浪潮,如何以一条龙优势应对?
A:产业面临的挑战无非是「品质控管」、「价格竞争」与「市场趋势规范」。品质方面,关键在于运输过程的存活率,以及客户收到虾只后的活力与体色表现,价格则需面对来自东南亚国家的低价竞争,市场趋势则受到欧盟相关法规与当前ESG永续浪潮的影响。
面对这些挑战,禾益选择坚持提供稳定、合理的价格给贸易采购商,同时透过品牌行销,向最终消费者传递我们对品质与永续的承诺,强化品牌价值认同,当终端市场建立起对禾益的信任与偏好,也能进一步推动采购商提高进货频率,稳固长期合作关系,打造共赢的产业链。

禾益生技执行长 赖毓智
养殖技术走进国际展场:打开合作与触及双重契机
展会现场养殖展示,提升品牌吸引力与信任感
Q:在Interpets 2025的展出中,如何透过摊位设计与策略展现品牌特色?
A:我们这次选择直接将自家养殖的虾子和相关设备搬进展场,向B2B买主具体展现禾益在养殖技术、产品品质与进出口贸易方面的实力,对一般参观者而言,现场看到的虾种不仅种类丰富,色泽也远优于一般水族馆展示,有效吸引大众对饲养的兴趣与采购意愿。
透过这样「实物展示 × 技术体验」的展摊策略,我们同时触及B端与C端客群,期望在日本市场建立初步的品牌认知与信任,为后续布局奠定基础。

透过实体展示,有效吸引观众目光。
从展出到反思:让每一场展览成为成长的起点
Q:未来期望与王一设计有什么样的合作,以及企业未来的展望?
A:期待能与王一设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不单是完成一次的展览,而是每一场展览都是下一场展览的经验养分,如何可以展现的更好以及能够反思现场的每一个环节。
许多企业之所以感受到展览成效有限,往往是因为缺乏有效的内容传递与策略规划。相同的展会,在不同年度的回馈与订单可能截然不同,差异就在于细节经营与后续检讨。因此,我们希望每一次展后,都能与王一设计即时交流,讨论如何优化动线、视觉、故事表达等关键环节。即使我们的摊位规模不变,透过视觉质感、品牌沟通与企业形象的升级,仍能大幅提升观展者的信任感与认同。展览对我们而言不只是行销窗口,更是团队协作与自我检视的重要平台,帮助我们更清楚了解市场需求与自身可精进之处。
所以,参展不只是参展,它是一个需要充足准备检视自己的舞台。

参与国际展会,是开启与市场对话的关键契机。